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猫耳朵

2015-8-6 15:5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72| 评论: 0


      猫耳朵是山西普遍流行的一种风味面食。猫耳朵历史悠久,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一书中记载:馎饦,捋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捋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虽然其名不叫猫耳朵,但是其形及做法却与猫耳朵极为相似。它吃着筋滑利口,制作简便,随乡就俗,适用多种面粉和浇头,口味众多,倍受群众所喜爱。

      猫耳朵面食在山西民间制作方法多达数十种,名称各异。如晋中制法是将荞面揉好后,搓成指头粗细的条状,掐成豆大小块,在左手心上搓捻成小花疙朵,称为“疙朵儿”,也叫“辗疙瘩”,有的则双手持之,在面板上搓捻成形。晋北地区人民直接将面条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用右手掐成小块面丁后在左手心上搓捻成形,叫作“荞面疙饦”。山西岚县一带将白面擀片切丁,用筷头捅捻出小窝,称为“珍珠疙窝”。在吉县等晋西南一带,人们从和好的荞面团上,用右手拇指与食指掐出一块,在纤细的高粱秆做成的箅子上用大拇指搓成形,似纺线车上的铁葫芦,又称为“荞面铁葫芦”,多配羊肉炒酸菜而食。制作最精细的要数晋南的搓豌子,用头箩小麦面粉和成面团,擀片切成四方小块,先将一对角捏合,再从对合的地方横捏一下,呈空心元宝状,如两粒连在一起的豌豆,故又称“搓豌子”。

    2008年6月,山西猫耳朵制作手艺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三晋文化的共同财富,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颗明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