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树良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代秘书长 今年春节过后,随着我国国内新冠病毒疫情逐步稳定形势的出现,使用“公勺”、“公筷”、“双筷”的倡议和行动不断的被广泛传播,几乎席卷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时间,必须改变国人传承了几千年的“一人一筷,围桌同菜共食”习惯,而改用“公勺”、“公筷”、“双筷”的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各级政府机构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相关的指令和文件;电视台、电台、视频等媒体不断通过采访、纪实、公益广告等对比着“公筷”和“私筷”的利弊;专家们通过科学实验证明用餐者单一使用一双筷子的害处;餐饮界的各级社团纷纷发出《倡议书》对使用“公勺”、“公筷”、“双筷”进行引导;酒店餐厅忙着在餐桌上增加“公勺”、“公筷”、“双筷”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许多餐厅还张贴了使用“公勺”、“公筷”、“双筷”的宣传画;还有一些民间的“共识者”甚至编写了三句半、顺口溜来配合倡导;普通老百姓也不断地被这些强大的舆论所“共识”。那么,使用“公勺”、“公筷”、“双筷”真的是最卫生、最方便、最好的“夹菜”工具吗? 我以为,最好的工具是“公夹”! 何为“公夹”?吃过自助餐的人都在自助餐厅里见过、用过放在炒菜或主食旁边盘子里的夹子,这个夹子就是“公夹”。 为什么“公夹”最好?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说说“公勺”。过去,许多餐馆的餐桌上会给食客面前放一双筷子和一个勺子(每人一个。此处不包括放在汤碗里的羹匙“私勺”),这个勺子是供食客盛取不方便使用筷子的菜品的(如花生、豆类、炒饭、蛋羹等)。但不能保证每一个食客都把盛取来的食物先放到自己的吃碟里,再用筷子送入口中。食客有可能直接用勺子入口,然后再用这个勺子去盛取菜品。这个“私勺”本该起到“公勺”的作用,却往往事与愿违。 而我们现在所讲的“公勺”显然指的不是它。“公勺”,顾名思义,是指餐桌上某个菜盘里放一个供大家共同使用的勺子。笼统地说,这个勺子还是有使用价值的,是可以用的。但用着用着,就有人忘记了它是“公勺”,即将它归为己有。所以,这个勺子往往不能避免“公勺”“私用”。 其次,说说“公筷”。“公筷”是指餐桌上某个菜盘里放一双供大家共同使用的筷子。使用“公筷”的好处是,所有的菜品不会被“私筷”污染,也不会像一人一筷那样,大家都会不在意的把自己的唾液带到菜品中,造成细菌的传播。而这双“公筷”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是筷子基本是圆的,容易发生滚动滑落;二是筷子比较长,夹过菜之后一般会被搭放在菜盘的两端边沿,其头部会沾上菜品,既会沾染盘子边缘,又可能掉落在桌子上造成脏乱和不雅。而这种“搭放”,常常会因为转盘的转动而被食客面前的杯子、汤碗等碰到掉落;三是凉菜盘子一般都比较小,如果盘里面的菜品较少,筷子还可以搭放,若菜品较多,要么强行搭放致使筷子中部沾上菜品,要么一头搭在菜盘上另一头放在桌面上。而当桌子上摆满各种餐食菜盘时,想放在桌子上的筷子头部甚至很难找到地方,而在这个不宽敞的缝隙中,整个筷子滑落在桌面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大。 再次,说说“双筷”。“双筷”,就是为每一位食客准备两双筷子,用双筷架架着摆在食客面前,供食客在用餐时,一双筷子往自己的餐盘(吃碟)夹菜,另一双筷子把夹来的食物放到嘴里。此举也被称为“双筷制”。 近段时间,为响应“双筷制”的号召,许多餐馆都给食客准备了两双筷子。同时,为避免混用,还对两双筷子做了颜色上的区分。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了单一一双筷子对于食物的交叉污染,能防止疾病细菌的传播,且筷子用手攥握的部位也不会与他人重叠使用。缺点是,这是一个所有就餐者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而对习惯于“一双筷子吃到底“的人来说,要在反复交换使用过程做到准确区分并不容易,用着用着就乱套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双筷制”形同虚设,从中让我们看到“习惯”的巨大力量,而改变原有习惯的确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另外,“双筷”和双筷架过多的占用了食客面前的有限空间。我们可以数一数在食客面前的有限空间里可能摆放的物品:吃碟(这个碟一般都不会太小,高档一点的餐馆酒店甚至会摆放一大一小双层双盘)、茶水杯、饮料杯、分酒器、小酒盅、汤碗、筷子架、筷子(或两双,或一双,或一双筷子加一勺,或两双筷子加一勺)、手机(可能两个)、充电宝,等等。一般情况下,食客面前大约只有左右一尺半宽、前后不足一尺的空间,要摆放两双筷子和双筷架的确是个负担。 最后,说说“公夹”。在每个菜品的盘内配上一个夹子,这个夹子,就是“公夹”。 用夹子的好处:一是可以代替“公勺”。能搬上餐桌又带汤水的食物,如鸡汤、米粥、疙瘩汤等本身就会配有专门的较大的汤勺,这也是一个“公勺”,但此勺并非舆论倡导和所指的“公勺”,故亦不在本文讨论之列。除此之外,凡是食物需要用勺子的地方,都可以用夹子代替,即使是类如炒饭、黄豆、花生、蛋羹等菜品,使用夹子也没有任何问题。 二是可以代替“公筷”。“公筷”的所有用途,“公夹”都可以完成,至于夹粉条、面条等食物“公夹”比“公筷”更好用。同时,将“公夹”放在菜盘里,非故意的人为因素导致滑落的概率几近为零。实践证明,把夹住的食物送到嘴里筷子比夹子好用;用夹子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夹子比筷子好用。 三是可以代替“双筷”。用“公夹”夹回菜品,再用“私筷”送入口中,每个人都会少用一双筷子,既解决了“双筷”多占空间的问题,又吸纳了“双筷”的长处。 四是杜绝混用。“公勺”、“公筷”、“双筷”都可能出现用混问题,而任何人都不会、也不可能出现用“公夹”夹着食物直接送到嘴里的状况。 五是“公夹”还适用于家庭,只是家用时因用餐人数较少,其尺寸可以再稍小一些。 综上所述,使用“公夹”,几乎没有任何弊端,完全可以克服“公勺”、“公筷”、“双筷”的所有短处。 接下来的问题是,应当配备一种什么样“公夹”? 能用来夹食物的夹子多种多样。从材质上分,有竹制、铁制、塑料制、不锈钢制等数种;从用途上分,有烧烤夹、馒头夹、面包夹、菜品夹等数种;从样式上分,有镊子夹、勺子夹、半勺半板齿夹、双面齿板夹、单面板齿夹等数种;从颜色上分,有红黄蓝绿(在不锈钢的外面加制彩色塑料,以增加美感和防烫手)黑等数种。还有从尺寸上分,从形状上分等等,合起来大概有近百种之多。 自助餐的“公夹”,由于盛装菜品的容器或是锅,或是盆,或是方盘,一般都比较大,所以,用的“公夹”也比较大,大概其长度都在25厘米左右。而在餐桌的菜盘中使用的“公夹”就要小一些,应以不在盘中伸出过长,手攥握的部位又不易沾上菜品为宜,一般在18厘米左右为佳。至于“公夹”的形状,可以不拘一格,须以实用为本。但本人建议选择半勺半板齿夹,因为它可以兼备“勺”与“夹”的双重功能,用起来更方便,更有效。 行文至此,本可止笔。但简单的一个“公夹”,取代复杂的“公勺”、“公筷”、“双筷”,怎样才能实现?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各种媒体机构、各地的各级餐饮社团、各餐饮饭店餐厅应尽快摒弃对使用“公勺”、“公筷”、“双筷”的宣传,取而代之的是大力宣传使用“公夹”,并积极行动起来,以“公夹”取代“公勺”、“公筷”、“双筷”。这样,就可以在中华民族的餐桌上形成新的用餐文明,增加新的饮食文化内涵。 据笔者了解,全国著名的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在近400家西贝莜面村的店内,已全部使用了“公夹”作为食客的夹菜工具,他们已经为餐饮企业做出了榜样,值得在酒店餐厅全面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