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府酱菜的生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这里的酱菜作坊就很兴盛。至清朝。“仙泉居”、“福元居”、“元香斋”、“大同”、“天顺栈”等酱园成为远近驰名的店堂商号。 位于黄河北岸的惠民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素有“孙子故里”、“兵祖桑梓”之称,被命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惠民武定府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惠民县城的南端,始建于十六世纪中叶,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惠民古称为武定府,所以这里生产的小菜被人们称为“武定府小菜”。早在明朝时期,这里就有小菜作坊,以仙泉居、福元居、元香斋、大同等字号最为有名。其中“仙泉居”就是本公司的老牌字号。自清乾隆年间,其酱菜曾多次作为贡品进贡朝廷,成为宫廷佐餐之佳品,固有“进贡小菜”之美称。 武定府酱菜的生产始至五十年代,虽然当时缺少检验设备和检测手段,却在感官体验中制定了很严格的质量要求,有一系列评判标准,形成了武定府酱菜特有的鲜、甜、脆、嫩四大特点,以 其独特的风味及鲜明的特色称名于世。 武定府酿造有限公司的产品由原始的泥封蒌装、绳扎坛装发展到旋盖瓶装、真空软包装、高档礼品装的今天,凝聚了几代酱园人的不懈努力。这里酿造的不仅仅是精美的酱菜、醇厚香甜的调味佳品,更是在酿造一种浓厚的酱园文化,这包括传统的配方、精致的工艺、爽口的滋味和绵长的历史,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产品的同时,也享用一种民族的文化。 抗美援朝期间,武定府酱菜作为慰问品批量运往朝鲜,受到中朝官兵称赞。传统武定府酱菜品种主要有磨茄、包瓜、糖包、酱桃仁、杏仁、水晶莴苣、酱黄瓜、酱花生仁、合锦菜、酱地环、虎皮菜、百工皮等30余种。 武定府酱菜的发展与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惠民县酱菜厂。1978年以后,惠民县酱菜厂恢复了“仙泉居”老字号.1997年武定府酱菜在发掘传统品种,整理传统配方与工艺的同时,又开发了酱两仁、酱三样、多味辣菜、酱芦笋、酱香菇等新品种,使武定府酱菜形成糖醋类、酱制类、泡渍菜、豆制品类4大系列50多个品种。2000年产量3000吨,是建国前的300倍。 1988年武定府酱菜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铜牌奖。1994年以来,武定府系列酱菜被评为“山东传统名特食品”、“山东市场畅销产品”等等。 公司虽属小型工业企业,但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研究生3人,本科及专科工作人员28人,其它职工200人,2001年实现利润73万元,上交国家各种税金58万元,曾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最佳效益企业”和“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公司产品2000年荣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多年来公司本着“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宗旨,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销售额以每年20%的幅度递增,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00年传承老字号
鲜甜脆嫩独一味 在武定府酿造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厂区后院,上百口的酱菜大缸让人震撼。一口口大缸整齐排列,缸口上盖着由竹篾编制而成的圆锥形帽子。一打开酱缸一股甜面酱香味传出来。据说,这些酱缸白天经过太阳照晒,晚上要揭开帽子晾,这样制作出来的甜酱才是独一无二的。“好酱菜必须得有好甜酱和酱油作原料,这样才能鲜甜脆嫩俱全。它们对于酱菜来说就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我们的甜酱是纯天然发酵,经过日照夜露酿造出来,所以做出来的酱菜别具风味。” 1624年时武定府就有了很多家有名的酱菜作坊,以仙泉居为首,还有元香斋、大同等作坊。后来几家作坊合并成了现在的武定府酱菜,到现在已经近400年历史了。色泽鲜艳,咸中带甜、甜中微咸、酱香味浓、清香可口是武定府酱菜独有的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鲜、甜、脆、嫩’。惠民县古为交通要道,南来北往吃过武定府酱菜的都被它的独特风味所折服,由此武定府酱菜的名号传遍大江南北,久盛不衰。 企业的展示厅内,陈列有以前制作酱菜用的各种老用具,压榨甜面酱汁用的压榨机,去除粮食杂质用的风机等工具,还有中华老字号的牌匾。一个橱窗里专门陈列了企业获得的各项荣誉证书,四层橱窗全部被证书占据满了。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武定府酱菜这一老字号的传奇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