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品 查看内容

各地老字号频频关张 在传承与创新之中寻找生路

2015-8-19 21: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7| 评论: 0

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唐明 实习记者任志琪)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其中样样都是老字号。建国初期,我国被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大约有1万6千家,而目前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仅剩下1129家。承载着百年商业记忆的大量“老字号”到哪去了?又有哪些顽强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

遭遇生存困境,各地老字号频频关张

开设于杭州的毛源昌眼镜,始创于1862年,然而,历经150年的辉煌,这块百年老店的“黄金牌匾”开始褪色。毛源昌眼镜厂镜架车间主任郦建国说,随着大量新品牌的出现,毛源昌的眼镜越来越不好卖。

郦建国:宝岛也上来了,宝利也上来了,毛源昌好像都不起眼了,我都感觉一种危机感,感到自己没什么信心了。

面临窘境的不止毛源昌一家,今年3月,广州111岁的老字号云香楼宣布关张;2月,老字号天津劝业场的第一家连锁店——劝业场西南角店停止百货业态部分的经营;在饮茶文化盛行的广东,部分老字号茶楼也因经营不善、市政工程建设拆迁等原因无奈关店;在上海,近三成的老品牌正在消失。

餐饮业,探源40%老字号消失的背后

餐饮食品行业是老字号的重灾区,近40%消失的老字号来自这个行业。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老字号原来是国企,改制之后原来的老职工安置问题和租金、成本的上涨,使得企业负担很重。经营老旧,导致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员老旧,难以适应如今的快节奏。而年轻人由于不了解老字号历史与文化,大都不愿意在老字号就业,就算留下来,也对企业的历史和产品了解甚少,造成适销不对路。

适者生存,在传承与创新之中寻找生路

在越来越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仍有一些老字号活了下来。餐饮行业的全聚德近年来开创连锁经营并创新的加入了西餐的口味,吸引了更多的消费群体。

全聚德:我们保持传统文化,要创新,要发展,要基于这个理念,利用中餐胡烹调技法,利用西餐的调料,调制一种口味。

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字号不再局限于实体店销售,纷纷走上了电商的途径,资本市场里也出现了它们的身影。今年8月初,有着60多年历史的庆丰包子宣布将计划通过借壳的方式登陆新三板。而且此前狗不理包子、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和广州酒家等老字号亦曾出现在IPO排队名单之列。

同样是餐饮食品行业的老字号为什么会遭遇冰火两重天?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食品厂厂长池向东认为,适者生存,老字号不能吃老本,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非常关键:

池向东:你如果不传承,就失去了老字号的特色。没有跟没有魂了,但是你不创新,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就没有办法生存,没有生命力,我们一直坚守着,既做加工,又做销售,用这样一种模式,适应市场和消费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