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史
据地方县志记载:相传,周武王年间,鲁人武忠友为御厨,擅长酱制宫廷小菜,深受诸妃厚爱,年老回乡后,将其秘方传于后人,遂在黄河流域声名雀起。其后人武银昌弘扬祖传工艺,于乾隆年间在成武东门建“老银昌”酱园一处,酱园坐南朝北,属前店后厂式作坊,自产自销,主营大酱、酱菜、酱油、食醋,生意十分兴隆。因其面酱的制作工艺独特,生产的酱菜集新鲜、甜美、清脆为一身,兼之品种多样、价格适中,深受人们喜爱。这就是“老银昌”的起源。 “老银昌”酱园的武氏酱菜工艺传承到10余代时,正值清末宣统年间,酱菜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以其它姓氏为代表的知名酱菜,如曹氏、孟氏等。孟广新,1887年出生,14岁进入“老银昌”酱园作学徒,那个时期上贡慈禧太后的贡品有:酱大头、酱糖藕。慈禧太后曾赐牌匾一块,可惜在文革期间被损坏了。 孟照富15岁时也进入了“老银昌”酱园作学徒,1938年,约三十岁的孟照富成为“老银昌”酱菜的12代传人。解放前夕,老银昌酱园因一场大火频临倒闭。解放后,酱园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很快焕发了新的生机,生意重新兴旺起来。1957年7月,公私合营把“老银昌”和“孟氏”酱园收归国有,成立了成武县副食品加工厂。1994年成武县副食品加工厂经过集体入股,组建了山东鑫宇集团公司,成为酱菜行业的一艘重舰。 但是由于公司经营管理层变动频繁,加之国有企业的落后管理模式,2000年企业发展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进行了幅度更大的改革,告别了苦心经营了十余年的鑫宇,2002年更名为山东鸿方缘食品有限公司,企业重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50余年来通过师徒相传,不断涌现出一些全面掌握酱菜技艺的高手,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董合荣,李含成等,七十年代的孟宪臣等,八九十年代的黄存山、孟庆峰、刘景春等,都严格秉承传统的生产工艺,确保酱制工艺的完整传承。而现任嫡系传人公司技术厂长的孟庆峰,为孟照富的孙子。 代表品种 酱大头在成武种类繁多的酱菜中可谓独占熬头。清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成武,县令武秉仁贡以老银昌酱大头,深受乾隆嘉奖,成为宫廷御膳,享誉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