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月30日讯(记者 张珍)湖南老字号是湖南历史的鉴证,也是湖南人民创造力的体现,目前湖南经过认定的“老字号”企业仅有44家,其中“中华老字号”企业20家,“湖南老字号”24家。 “老字号”历史悠久,其字号本身就是宝贵的无形资产,甚至有些老字号如湘绣研究所,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有的“老字号”已陷入发展困境之中。 今日,湖南省商务厅流通业发展处调研员刘峥嵘接受红网专访时认为,“老字号”走创新转型之路是发展关键。 “老字号”必须是1956年前成立 “老字号”是社会和城市的财富,是城市的历史、名片、记忆。 湖南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有20家,包括火宫殿、玉楼东、九芝堂、杨裕兴、湘绣研究所、老杨明远等,涉及餐饮、副食、医药、湘绣、眼镜等行业。 2014年被湖南省商务厅认定为“湖南老字号”的有24家,包括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双燕楼)、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金杯)、长沙市沙利文食品厂等。 “‘老字号’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刘峥嵘介绍,“湖南老字号”企业的认定标准和“中华老字号”企业标准一样,要求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没有商标纠纷;有历史传承,传承了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以及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 “老字号”发展缺乏创新动力 “老字号”的发展繁荣,是对历史商业文化的一种认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境遇也参差不齐。 有的风行数十年的老字号企业,在租金上涨、技艺失传、融资难等问题面前,甚至被迫远离主流视野,逐渐走向衰亡。 刘峥嵘说,制约老字号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创新动力。很多老字号企业还停留在以家族经营或多人参股经营为主。家庭式、作坊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倚“老”卖“老”,没有创新动力。 创新转型是老字号发展关键 要解决老字号“老大难”的困难,走出发展困境,刘峥嵘说,走创新转型之路是发展关键。 “老字号”要发展,就要转变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视角看问题,努力克服观念落后、队伍老化等不利因素,通过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来提升“老字号”的影响力。 令人欣慰的是,部分老字号已经在转变,为自身发展做出了有效举措。其中经营状况良好的火宫殿、玉楼东、杨裕兴等,这些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影响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 如凯旋门,寻求与民营企业联合经营,走规模化发展之路;火宫殿正着力打造小吃王国和湘菜首府,积极走出省外发展;湘绣研究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湘绣价值,着力打造对外旅游窗口。 刘峥嵘说,下一步,省商务厅将把“老字号”列入品牌建设发展,进一步扶持老字号发展,鼓励老字号创新,保护老字号文化遗产不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