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网

搜索
热门搜索: 食品 美食 食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华饮食文化网 首页 食品界 食品届 查看内容

纸包鸡入选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7-14 19: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89| 评论: 0

纸包鸡入选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态流变特性引领梧州本土美食产业化发展

  本文作者:肖健

 

  2014年06月,“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项目入选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既体现了梧州市人民政府、梧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对国家制订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的贯彻执行,以及对本土非遗的重视和保护决心,更体现了梧州人民的文化自信。该项目类别为:民间传统技艺,申报和保护单位为新粤西楼,代表性传承人为林艳光。

  “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给我的最大感受,它的最大价值、最难能可贵之关键,在于经历了150年的传承,仍然保持着活态流变的特性:纸包鸡作为一种大众日常美食和梧州本土代表性特色美食,纸包鸡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经历了长时间的传承,至今仍能明确地追索到它的渊源,而它又并非停留在一成不变的固有状态,还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持着活态流变的特性和创新发展趋势,纸包鸡由此充当了梧州本土美食文化产业发展引领者的角色,对“梧州手信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提升作用!活态流变的特性和创新发展趋势,是纸包鸡文化的灵魂!

  根据我的文化定位和学术考证,“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以下简称“纸包鸡”)的非遗文化特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寓意和独创的制作技艺,明确的地域文化渊源流变,广泛、高度的社会认同。

  1、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文化寓意和独创的制作技艺。

  纸包鸡堪称梧州传统节庆美食文化的第一道菜!俗语有云“无鸡不成宴”,在中国,大凡节庆、喜庆筵席,以鸡肉作为主要菜肴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纸包鸡更打破了以往美食范畴中“食在梧州”必须“来梧州食”的传播地域局限,发展成为美食中的“广西手信”,充当了梧州本土美食文化产业发展引领者的角色,对“梧州手信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提升作用!纸包鸡进入“酱烤时代”,制作技艺和风味系列食品的创新,使得纸包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文化外延得到了拓展、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

  传统的纸包鸡在制作上,为了追求口味的正宗与地道,精选本土农家散养三黄鸡为原料,切件后,配以老抽酱油、姜汁、八角、茴香、陈皮、草果、红谷米、古月粉等调味料及葱白粒腌制,缀以少量白酒,以玉扣纸逐件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锅浸炸而成。独创的隔纸浸炸烹饪法,锁住了鸡肉及调味料原有的味道,所以能保持鸡肉的鲜嫩甘滑、醇厚不腻,色泽金黄、气味芳香。2014年,纸包鸡制作技艺创新为酱烤烹饪法。酱烤烹饪法,是将切好件的鸡肉用纸包鸡秘制酱料腌制后,放进烤炉里进行高温酱烤,待酱烤完毕,再用原先以花生油浸炸好的玉扣纸包裹上,然后进行真空保鲜包装和高温灭菌,在高温灭菌的过程中,玉扣纸的香味完全渗透到了鸡肉里面。目前,两种制作技艺均在梧州并存。

  2、明确的地域文化渊源流变。

  梧州是一座有着4100年以上文明史的古老城市,司马迁《史记》云:“(上古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今广西梧州)之野。”梧州的文明史始于舜帝,梧州是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古代岭南地区和珠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多元的、光辉灿烂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古往今来,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只要到过梧州,也到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品尝过岭南美食的人们,都能感受到,岭南地区尝之不尽的各种美食都源于梧州风味,纸包鸡正是梧州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纸包鸡在梧州民间始创,起源于清代,传世150年。

  3、广泛、高度的社会认同。

  纸包鸡传世150年,起源于清代,在梧州民间始创。自清代咸丰年间起,被列为梧州府府台宴请宾客的主菜。民国初年,梧州北山脚下同园环翠楼,掌厨师傅在选材、配料、刀工、调味,火候等方面,对纸包鸡的制作工艺作了全面提升,使之色、香、味更佳,酒楼从此名声大振、客似云来。后来,梧州粤西楼等酒楼,也因做纸包鸡而享负盛名。1932年,粤军将领陈济棠特派专机来梧州,空运纸包鸡回广州品味。198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烹饪美食大赛,梧州名厨陈北水先生应邀参赛,纸包鸡名扬京华,赢得了“中国一绝”的美誉!纸包鸡传承了150多年,如今不但成为梧州传统名菜,而且名扬海内外,外地游客凡到梧州,都以能品尝到纸包鸡为一大快事。虽然纸包鸡150多年来传承不衰,深受梧州本地市民和海内外游客青睐,但先前那种即煮即食,无法保鲜、不便携带的制作技艺,显然已跟不上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2012年,梧州美食界知名人士、广西烹饪协会理事、梧州饮食业商会副会长林艳光,率先提出要对传统纸包鸡在制作技艺上进行革新,他在梧州饮食业商会的指导下,首创保鲜便携装麦劲堡纸包鸡,打破了以往美食范畴中“食在梧州”必须“来梧州食”的传播地域局限,使传世150年的梧州特产纸包鸡发展成为美食中的“广西手信”,对“梧州手信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提升作用!林艳光率先以传统纸包鸡为突破,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探索梧州本土美食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使命!2014年,林艳光在“广西手信”保鲜便携装麦劲堡纸包鸡的基础上,创立新粤西楼,对纸包鸡制作技艺作了进一步创新,一改以往的隔纸浸炸烹饪法为酱烤烹饪法,使纸包鸡进入“酱烤时代”。同时,研发出纸包鸡风味系列食品,使得纸包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文化外延得到了拓展、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

  二、体现为历史的悠久性和清晰、明确的传承脉络,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一脉相承且活态流变。纵观纸包鸡传世150年的文化发展史,可以明确划分为始创和改良期、发展期、创新期三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是,由清代在梧州民间的始创,延伸到民国初年,以梧州北山脚下同园环翠楼的掌厨师傅为代表的改良,即始创和改良期;

  2、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以梧州名厨陈北水先生为代表,使纸包鸡名扬京华,赢得了“中国一绝”的美誉,即发展期;

  3、第三个时期是,2012年至今,以梧州美食界知名人士林艳光为代表。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纸包鸡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保持着活态流变的特性和创新发展趋势。2012年,林艳光首创保鲜便携装麦劲堡纸包鸡,打破了以往美食范畴中“食在梧州”必须“来梧州食”的传播地域局限,使传世150年的梧州特产纸包鸡发展成为美食中的“广西手信”,领潮梧州本土美食文化迈进了产业化发展的崭新时代,对“梧州手信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提升作用!2014年,林艳光在“广西手信”保鲜便携装麦劲堡纸包鸡的基础上,创立新粤西楼,对纸包鸡制作技艺作了进一步创新,一改以往的隔纸浸炸烹饪法为酱烤烹饪法,使纸包鸡进入“酱烤时代”。 同时,研发出纸包鸡风味系列食品,使得纸包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文化外延得到了拓展、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2014年,“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项目入选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类别为:民间传统技艺,申报和保护单位为新粤西楼,代表性传承人为林艳光。这是纸包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时期,即创新期。

  三、体现为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的活态流变的特性和创新发展趋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价值、最难能可贵之关键,在于经历了150年的传承,仍然保持着文化内涵和制作技艺的活态流变的特性和创新发展趋势,纸包鸡由此充当了梧州本土美食文化产业发展引领者的角色,对“梧州手信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提升作用!活态流变的特性和创新发展趋势,是纸包鸡文化的灵魂!

  1、打破了以往美食范畴中“食在梧州”必须“来梧州食”的传播地域局限,创新保鲜便携包装,发展成为美食中的“广西手信”。

  2012年,林艳光首创保鲜便携装麦劲堡纸包鸡。麦劲堡纸包鸡在制作技艺上与传统纸包鸡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能保持传统纸包鸡的风味。同时,为了满足现代人“吃出健康”的理念,麦劲堡也作了创新与突破,传统纸包鸡吃起来口感比较油腻,麦劲堡纸包鸡让油的摄入量减少60%;由于使用了便携式包装,酱料调味包独立包装使得肉汁分离,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喜好咸淡自调。麦劲堡对纸包鸡文化发展的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将传统纸包鸡制作工艺标准化。麦劲堡与梧州饮食业商会共同制定了《纸包鸡企业标准》,对活鸡原料和辅料的质量、生产工艺、理化和卫生指标等一系列标准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化,以此作为纸包鸡加工和生产必须遵循的技术文件,这对保持传统纸包鸡质量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人们吃起纸包鸡时,会觉得味道和口感较以往更加稳定了。其二、首创真空保鲜便携装纸包鸡。这就攻克了传统纸包鸡仅在梧州本地酒楼食肆即煮即食,不能保鲜、不便携带的难题,使纸包鸡变得可以保鲜、便于携带。总而言之,由于产品标准化了、产品保鲜问题也解决了,传统纸包鸡才能作为“广西手信”,进驻了超市、土特产经营店、酒楼餐饮门店,走上全国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麦劲堡的创新,使传统纸包鸡真正成为了美食中的“广西手信”,可谓先行先试,领潮梧州本土美食文化迈进了电子商务和产业化发展的崭新时代,揭开了梧州本土美食文化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在,网上购物因方便快捷而成为时尚,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日常饮食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麦劲堡将传统纸包鸡作了产品标准化,并解决了产品保鲜问题,那就能充分依托现代电子商务平台,使全国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上购物的方式,品尝到地道的纸包鸡!这也使得生态养殖基地、现代化生产工厂、超市、土特产经营店、酒楼餐饮门店,就连电子商务平台的中间商、物流商,都获得了参与其中的机会,纸包鸡的文化传播渠道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所以说,纸包鸡,不但是梧州传统节庆美食文化的第一道菜,更作为美食中的“广西手信”,充当了当今梧州本土美食文化产业发展引领者的角色,对“梧州手信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提升作用!

  2、纸包鸡进入“酱烤时代”——酱,体现传统技艺的传承;烤,体现现代技艺的创新。在创新纸包鸡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出纸包鸡风味系列制作技艺和食品,使纸包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文化外延得到了拓展、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

  2014年,林艳光在“广西手信”保鲜便携装麦劲堡纸包鸡的基础上,创立新粤西楼,对纸包鸡制作技艺作了进一步创新,一改以往的隔纸浸炸烹饪法为酱烤烹饪法,使传世150年的纸包鸡进入“酱烤时代”。传统的隔纸浸炸烹饪法,是将切好件的鸡肉用纸包鸡秘制酱料腌制后,以玉扣纸包裹,再以花生油入锅浸炸而成。而酱烤烹饪法,则是将切好件的鸡肉用纸包鸡秘制酱料腌制后,放进烤炉里进行高温酱烤,待酱烤完毕,再用原先以花生油浸炸好的玉扣纸包裹上,然后进行真空保鲜包装和高温灭菌,在高温灭菌的过程中,玉扣纸的香味完全渗透到了鸡肉里面。这种制作技艺的创新,使纸包鸡既保持了传统风味,又使烹饪火候控制得更为合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纸包鸡质量的稳定性,更符合现代人“吃出健康”的理念。

  新粤西楼致力于纸包鸡风味酱烤食品的研发、创新和制造,在创新纸包鸡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还创新出烤鸡腿、烤鸡翅、卤蛋等保鲜包装纸包鸡风味系列食品数十种和香辣风味,这既符合现代人对时尚、便捷、休闲饮食理念的追求,更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系列食品去感受到纸包鸡风味,有利于扩大纸包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制作技艺和风味系列食品的创新,使得纸包鸡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丰富、文化外延得到了拓展、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

  综合我的以上考证和理解,“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经历了150年的传承,它一直在活态流变着。它的创新发展,体现为传统文化内涵、技艺和现代技艺、理念的有机融合,做到了既创新而又不失本源。这正是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越发旺盛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关键所在。

  2014年07月,于广西梧州

  (相关文献:1、肖健,《纸包鸡,腾飞》;2、肖健,《纸包鸡历150年文化传承,成美食中的“广西手信”》。)

  (本文作者肖健,系从事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梧州文化、美食文化等领域学术研究的中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未标注原创的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3-2016 www.cdc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小黑屋|中华饮食文化网 . QQ:16843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