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秋冬季节,正是养生季节,什么是真正无公害的健康养生呢?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新的口号,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就是六个字:“一荤一素一菇”。广东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广菌文化,倡导“一荤一素一菇”健康饮食,正在引领一种全方位的健康养生观念。近日,菇木真公司倡导的这一全新饮食理念引来专家热议。 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 传承美食文化从食用菌起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食品渐渐进入人们视野,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而食用菌就是健康食品之一。近年来,野菌宴开始悄然流行于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然而事实上,菇菌被端上餐桌,并非近年来才盛行。 追溯起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2000多年前《吕氏春秋》载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而在南宋时期,已经有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用菌专著——《菌谱》,该书作者陈仁玉对其家乡产的号称上等美味的食用菌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由此可见,食用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历了悠久的岁月。 中国菌菜的出现主要有四个来源:周、秦以来在宫廷宴中流行的“宫廷菜”;自唐、宋以来在缙绅士族之家形成的“公府菜”;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中国本土道教盛行于世而出现的“寺院菜”或“斋菜”;唐、宋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名都大邑盛行的市肆素食。 菇菌有“草八珍”之称,宋代以前为达官贵族列鼎而食。从宋代起,菇菌食品逐渐形成新的社会风尚,并开始在民间盛行。清朝满人对菇菌素有偏好,清晚期慈禧太后就特别喜食菌类,御膳房为她调制的膳食几乎是无菌不成席。明清时代人们对菇菌的依赖,在当时大量的烹饪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食用菌素有“植物肉”之称,还含有多糖类物质和干扰素诱发剂——双链RNA。另外还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酪氨酸酶、牛磺酸、蘑菇素、胆碱、核苷酸和腺苷等。我国著名学者张树庭教授认为“食用菌可食、可药、可补,全身是宝”,日本称食用菌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在国际市场上食用菌被公认为“绿色食品”、“保健食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对于专业经营食用菌的菇木真来说,在传统的食用菌上进行研发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高。保证食用菌的安全和健康,顺应了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向。从另一个角度说,菇木真对我国食用菌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进一步的延伸,为我国美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养生研究所所长,广东食品协会养生专家委员会主席刘焕兰: 中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急需加速 当前,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一方面是产量、产值及出口量占世界首位,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却是产品质量不高,食用菌产业的标准化工作未能快速跟上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表现为新标准的建立滞后;多头管理,现行标准庞杂混乱;关键技术标准缺失,导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体系构架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不高,对市场缺乏控制力,并出现了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一系列影响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要解决以上问题,制定中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体系势在必行,要整理并制定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等各方面科学统一规范的食用菌标准,建立健全食用菌标准技术体系,引导食用菌生产加工沿着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以此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突破发展瓶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为破解食用菌标准缺失瓶颈,中国食用菌协会组织全国食用菌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建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目前,标准化委员会讨论形成了切合实际的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可行性意见,构建了标准化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标准化工程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经过多番科学研讨和论证,标准体系制定后还需行业共同努力,通过实践的检验并不断修订,逐步向食用菌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过渡。系统、科学、配套、实用、先进、规范的现代食用菌标准体系是当前食用菌行业急需解决的,并最终要落到实处。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资深餐饮评论家姚学正教授: 食用菌需更有效发挥 “健康食品”的功效 食用菌作为一种天然食品,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有些食用菌还被制成保健食品或风味小吃,现在还从中提取功能成分,用于食品添加剂、药品的制作。 近两年,虽然食用菌被越来越多地摆上餐桌,但由于人们对这类食物的了解并不多,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其实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很高,大多数食用菌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享有“植物肉”之美誉,因此自古就深受美食家青睐。与其他植物性食品相比,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高,不含淀粉;与动物性食品相比,食用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不含胆固醇,热量低。此外,食用菌还有多项保健作用。 从营养角度讲,食用菌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其营养价值达到“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是符合“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这一健康食品要求的优选食品。 食用菌产品丰富,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食品知识的增长及营养概念的变化,人们也会越来越重视食用菌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而现在我国大量的野生食用菌新品种还有待开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食用菌的营养和保健功效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更多的食用菌产品被摆上普通消费者的餐桌。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江洪: 自主创新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方向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在人为控制各种环境因素的条件下,进行机械化、自动化的食用菌生产。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简易的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工厂化生产已经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工厂化发展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自主创新是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方向,它为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 如广东省食用菌龙头企业菇木真在2002年就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是国内食用菌行业中少数能同时生产金针菇、真姬菇和白玉菇三个低温型品种企业之一。此外,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该公司正在进行虫草和灰树花栽培技术的研究,未来将会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线。 随着国际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将越来越深入和广泛,食用菌行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在国际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而工厂化生产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只有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明永: 2013年食用菌市场行情仍然看好 食用菌是世界公认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保健食品,不仅具有营养丰富、色味俱全的优质食品特性,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近年来,食用菌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也不断提高,预计2013年的食用菌市场行情仍然看好,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绿色食品和原生态食品更引起人们的重视,食用菌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所以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其次,我国食用菌行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食品企业逐步替代传统食用菌企业的随意性、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生产,快步向产业化、集团化、连锁化和现代化迈进,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食用菌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第三,从国家政策和社会大环境看,由于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食用菌行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实践证明食用菌是改变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因此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国家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 行情上涨也要冷静思考,中国食用菌发展虽然快速,但是仍然存在着无序竞争,品质和价格都没有很好的保障,未来食用菌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经营方式和产品质量,改善生产工艺。食用菌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企业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